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简介

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2023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2024-01-04 10:04:56.0   浏览次数:

2023年,在团市委的领导下,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团十九大和市十六次团代会精神围绕主责主业,加快转型发展,努力实现为青少年服务、为社会尽责、为共青团增辉的发展目标通过下设的上海少年科学院、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上海市青少年文化培训学校等科普阵地,从青少年兴趣爱好入手,为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

现将本年度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情况

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开放天数、接待观众量等基本情况。

活动中心已逐步形成完善的青少年科普“教 学 研 产”生态体系,截至12月,上海少年科学院以2023年雏鹰杯科创达人挑战赛暨第二十一届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第二届上海青少年人工智能与编程实践活动两项赛事为核心,并参与中国·上海青少年AI创新大赛第五届表彰及第六届决赛,组织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优秀发明奖第34届表彰及第35届的申报及评审,参与上海机器人竞技锦标赛等活动。全年开展各类科技赛事37场,参与的青少年超5万人次。

活动中心充分运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等,以市级校外教育基地为依托,开展各类社团活动507场活动,参与青少年5627人次;全年开展各类主题公益活动及特色科创体验校园行活动124场,参与青少年近3万人次。

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截至12月,全年开放天数为293天,共接待现场参观者45358人次,其中中小学生近40000人次。

本年度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科普活动进校园、服务学生人次等情况。

“双减”下的科技赋能,发挥上海少年科学院的资源优势,截至11月开展东方少年科学讲坛-科普校园行21场,参与人数1.5万人次。在12月还将为协和双语提供校园科技节全方位科创体验项目服务;

今年的科技社团进校园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9个学校(格致初级中学、铜川学校、市东中学、蓬莱二小、卢湾一中心、大同初级中学、福山外国语小学等)社团和3期48项中心科技社团,近9000人次参与。

此外无人机飞行队在全国级比赛中荣获多个奖项,展示了活动中心在科技教育方面的专业水准;此外,还在年初组织基地学校科技教师专题工作会,开展3场项目推介会,组织人工智能及无人机等科创项目研讨交流15场。在暑期组织少科院专家赴南京少年宫进行调研交流。

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管开展公共安全教育课,助力"双减"服务社会。禁毒课程《警惕!身边的伪装者》随"330课后服务"进入到江苏路第五小学、七一中学、三泉学校等中小学,直接受众1620人次。关注大学生群体和司乘群体,到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花季之梦,不应凋零》讲座,为浦东新区杨高公司的司机和管理人员开展《毒驾猛于虎》讲座,线上线下累计受众4500人次。

(三)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节假日是我们开展各类活动的主阵地,6月1日上午,“学习二十大,争做好队员”上海少年儿童庆“六一”科创主题活动在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本次活动以上海少年科学院“20年20事”为主线,进行了“红领巾 爱科创”系列评选活动及活动中心“四个一”青科创教育建设成果等展示。在活动现场,科创少年们向出席本次活动的市委常委、副市长郭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靖,市政协副主席陈群等领导演示其独特科创实践作品,引起大家的围观称赞。

在元宵之际,组织开展听故事搭建航母,闹元宵制作花灯等活动;并组织app制作和AI三维设计线上体验活动;在科技节期间组织2场“3D 智造元生科创”机器人竞技体验赛活动;端午节期间,组织2场节假日趣味格斗体验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别样的端午体验;在全国科普日之际组织人工智能公益体验课、开展科创孵化咨询等活动,为青少年和家长打造节假日的好项目、好活动。

在寒假期间开展了“Ai科技 创未来——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科创冬令营”;在暑假期间与浙江海洋大学合作了“海洋之约”海洋科普研学营,组织开展了赴西安的“科创未来”研学营,在安全前提下注重团性队性、研学体验、科创探究,尤其是前往试飞院直接,营员切身感受到祖国航空工业发展的艰辛与取得的辉煌成就。

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抓住主题活动契机,科普效果更为彰显。借助全国科普日、上海科技节期间的热烈社会氛围,组织系列专题活动:邀请脑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在B站开展直播访谈,介绍各类毒品成瘾机制,收看量达2万余次;开展"禁毒小先锋"活动,以上海禁毒卡通吉祥物"守沪者"为载体,开展3D绘画活动共计16场次,参与人数452人次;开展"禁毒有我"馆内研学活动,通过互动观展,帮助学生牢记毒品知识,参与学生100余人次;开展《揭开毒品伪装的面纱》网络互动活动,帮助青少年认识毒品的种类、形态、危害及预防毒品的技巧。

(四)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等情况。

加强科创公益活动宣传,全年在活动中心、上海少科院等微信平台发布科教相关微信144条,阅读量共计28.3万人次。此外,我们《东方少年科学讲坛第三季》设计录制了五节线上《走进人工智能》课程,从“认识机器学习”开始,到“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深度学习”,给青少年带来五节“会思考的人工智能”启蒙学习,仅在中心“B站”上的阅读量就超过5.3万人次。这些课程不仅提升了青少年的科创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对AI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拓展禁毒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上海禁毒"政务公众号发送推文840条,其中原创61条,阅读量达134.8万次。开学季在上海禁毒微信公众号、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官网以及活动中心微信公众号同时上线"公共安全云答题",从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题库中选取题目,进行故事演绎,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累计参与人数为53395人次。网络直播禁毒讲解员大赛决赛,把讲解直接送到屏幕前的青少年身边。创设科普体验官"猴来塞",围绕"瘾从何来""燃烧销毒""污水验毒"等5个主题展开探讨,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呈现预防毒品知识,短视频播放量达33.2万次。

(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情况。

 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做好禁毒馆志愿者招募、培训、考核、上岗管理等组织协调工作。大中学生志愿者直接参与小客流团队接待讲解服务,帮助他们提升禁毒宣传教育实践技能和志愿服务水平,参加本馆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累计821人次,服务时长达5747小时。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志愿者服务总队荣获"2023年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奖"优秀科普志愿者奖(团队)一等奖(公示阶段)、"2023年度长三角优秀科技志愿服务组织"。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在上海少科院科普活动中,共有专职人员8名,社会各方专家及兼职科普人员30多名。在向财政申请公益项目资金外,还向市科委申报并通过了东方少年科学讲坛第四季课程和向区科协申报2023青少年人工智能与编程实践活动,在其他相关科普资金的落实方面,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支持雏鹰杯18万元;向社会科创机构及企业落实第二届实践活动资金40万元,向市科委申请到资金10万元,向区科协申请到资金4万元,财政公益项目62.36万元;各方面共计落实科普资金135万元。

此外,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现有7位专职工作人员,其中管理人员2名、讲解员4名,馆长由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兼任。全年获得市区两级项目经费25万余元,全部用于"铭历史·绽青春·创未来青少年禁毒科普教育活动"和"公共安全云答题"活动的开展;获得市禁毒委员会专项资金14.8万用于"首届上海市禁毒讲解员大赛";获得市科协后补助20万元专项经费,全部用于上一年度各项公益性活动的开展。

    二、特色工作

(一)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论坛

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少先队上海市工作委员会主办,由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承办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本次论坛吸引了1050名来自上海市各中小学的科创少年参加。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出席并致辞勉励青少年科技爱好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上官剑,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徐豪等嘉宾出席论坛。在全球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蓬勃兴起之时,来自十余个国家近千名青少年和线上观众一起关注AIGC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感受创新无国界。

(二)《人工智能从娃娃抓起》丛书《走进人工智能》青少年科普读本

活动中心整合各方资源,打造出适合中小学生的《走进人工智能》青少年科普读本,在今年的论坛上也正式发布了与之配套的《走进人工智能》青少年科普课程。该课程前期在全市12个区的28所学校的进行课程试点的基础上,活动中心还与浦东、黄浦、普陀和杨浦等区的多所重点中小学达成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战略合作,以“活动中心+学校”、“读本+课程”为出发点,共同探索双减政策下强化校内课后服务供给,拓展课后服务渠道,以五育并举助力校内外优秀科创人才的孵化。《人工智能从娃娃抓起》丛书的第二本《探索人工智能(图形化编程篇)》编撰工作从年初启动以来,初稿已经经历两轮修改,相应配套图形化编程软件的开发以及周边卡通形象和插画的绘制也基本完成,与复旦大学出版社签署出版合同也已签署,预计于明年正式出版发行。

(三)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与编程实践活动

随着活动中心科普课程及科技社团的在校内外的推进,除了在中心层面开展各类科技社团、节假日科创体验营等活动外,还通过举办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与编程实践活动,向全市青少年提供学习、体验、实践人工智能的互动平台。在首届实践活动中,共覆盖两百多所中小学校与,850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2700多人完成作品并成功提交。第二届实践活动中,27000名青少年参与,4500多人完成作品并提交。实践活动通过衔接全国少年科学院的“五小”主题实践活动,实践活动通过衔接全国少年科学院的“五小”主题实践活动,此外还衔接全国“教育部白名单赛事”,开设开源硬件项目、无人驾驶项目、创意设计项目三项专题项目分别对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I创无限赛项和第六届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并于8月中旬组织百名上海优秀科创少年前往南通参加全国青少年AI创新挑战赛国赛。

(四)“雏鹰杯”红领巾科创达人挑战赛暨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

3月“雏鹰杯”红领巾科创达人挑战赛暨第二十届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及颁奖仪式在张江科学会堂举行。市科创办专职副主任、市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刘燮,市教委副主任、市少工委主任杨振峰,市少工委主任、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赵国强出席本次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中国科学院院士薛永祺、中国科学院院士金亚秋、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斌、中国工程院院士杨为民受邀莅临现场,共同助力新时代青少年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与传承。

2023年“雏鹰杯科创达人挑战赛暨第二十一届小院士评选”中,除了原有的创造发明、人工智能、自然生态、智慧城市外,今年新增新能源汽车方向,我们共收到了4700多项来自全市各学校的科创项目申报,相比增长了35%。这些项目涵盖了从创造发明到人工智能的多个领域,反映了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和创新潜力。

三、问题不足

(一)科普科创互动空间建设

 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已搭架的展示平台(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和众多联动项目(全国小院士、雏鹰杯、全国AI赛等),还缺乏独立的科创互动空间,需在这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行成科创展示平台、科创互动空间、科创实践活动、科创幼苗孵化为一体的科普科创教育基地。

(二)科技赋能提升阵地功能

 现有的中心阵地功能上科技赋能略显滞后,AI技术的运用尚未大范围普及,来中心参观体验及互动的科技感不足。特别是科创教育的科技特色和科技前沿需求,要吸引和覆盖更多青少年了解和参与,需要更加贴近青少年的学习习惯和认知特点。

(三)科创科普师资队伍专业化

 中心现有工作团队尚需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拓宽知识面、提升科研能力。活动中心的工作队伍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向心力,学历水平普遍较高,但是日常工作中尚存在重实践、轻理论,重技能、轻研究的"两重两轻"情况。

 今后,活动中心将紧密结合AI技术发展,多运用新技术手段,着力于提升展项交互性、趣味性与科技感,增强场馆的吸引力、影响力,在行业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充实、优化自身知识和技能结构,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全方位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努力为公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


    四、工作建议

 希望科普教育领导机构支持搭建不同专业领域科普教育基地的合作交流平台,促进跨学科互动,加强跨领域合作,科创内容互通有无、宣教形式互相启发,实现更便捷的资源共享,形成更大的工作合力,为科普工作,特别是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养成工作携手共进,持续发力。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