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2024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报告
2024年,在团市委的领导下,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主责主业,加快转型发展,努力实现为青少年服务、为社会尽责、为共青团增辉的发展目标。通过下设的上海少年科学院、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上海市青少年文化培训学校等科普阵地,从青少年兴趣爱好入手,为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
现将本年度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将“科普教育”贯穿于全年工作始终。制定全年科普工作计划与员工绩效考核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加“上海市科普讲解大赛”“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等活动,“以赛促学”精进业务;组织员工参加培训学习、参观接待、专题授课、业务交流、活动组织等,加强工作实践与岗位磨炼,不断提升科普宣教能力,不断夯实科普队伍的专业力量。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拥有线上云展馆和实体展馆两个展示平台,实体场馆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实用展览面积1100平方米,共分为7个展区。依托线下阵地和线上平台,积极吸引广大市民参观参访。全年开放358天,共接待现场参观者42895人次,组织讲解400余次。浦东、金山、崇明、长宁分馆共接待现场参观24384人次;云展馆浏览量共16.56万次,禁毒馆官网浏览量共90.1万次。积极做好展区和展项的更新工作,着重对第二、第三展厅以及尾厅的相关内容做出调整方案,收集本市及全国已解密的缉毒大案要案素材,更新最新毒情情报;征集各区开展的禁毒特色活动。对约80平方米共24个版面进行内容和数据更新。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1.活动中心已逐步形成完善的青少年科普“教 学 研 产”生态体系,截至12月,上海少年科学院以2024年雏鹰杯科创达人挑战赛暨第二十二届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第三届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与编程实践活动两项赛事为核心,组织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优秀发明奖第35届表彰及第36届的申报及评审,参与上海机器人竞技锦标赛等活动。全年开展各类科技赛事21场,参与的青少年超过5万人次。
2.活动中心充分运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等,以市级校外教育基地为依托,开展各类社团活动700多场活动,参与青少年1.1万余人次。
3.为“双减”下的科技赋能,发挥上海少年科学院的资源优势,截至12月,开展科普公开课22场,东方少年科学讲坛-科普校园行30场,参与人数3.4万人次。
今年的科技社团进校园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0个学校(五角场小学、铜川学校、市东中学、蓬莱二小、卢湾一中心、闸北第二中心小学、福山外国语小学、澄衷中学、协和双语学校、上师大卢湾实验小学等)社团和春季、暑期、秋季3期49项中心科技社团,超过1万人次参与。
4.无人机飞行队在全国级比赛中荣获多个奖项,展示了活动中心在科技教育方面的专业水准;此外,还在年初组织基地学校科技教师专题工作会,开展3场项目推介会,在暑期组织少科院专家赴嘉兴市为青少年宫进行调研交流。
5.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聚焦“请进来”,用活基地资源,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实践教育课程要求,设计开展“禁毒+”形式的“禁毒小先锋”活动。青少年通过参与趣味性、普及性的活动课程,以及探馆研学等形式,在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禁毒知识、增强禁毒意识,避免单调、“过场化”的参观体验。同时,累计为775名高中生志愿者、83名大学生志愿者提供展区讲解、活动协助等社会实践岗位,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达5727小时。
6.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持续“走出去”,注重成果转化,扎实推进全市毒品预防知识系列巡讲活动。从“首届上海市禁毒讲解员大赛”中选拔优秀讲解员组成宣讲队伍,自1月起,每月开展一至两场“2024上海市毒品预防知识系列巡讲活动”,通过进商圈、进社区、进学校等形式,覆盖全市16个区,线上线下受众近万余人次。巡讲活动体现“聚人气”“接地气”特点,实现禁毒科普与市民的“零距离”。此外,本馆还将“公共安全教育课”送进校园,全年开展10场次,受众5797人次。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节假日是我们开展各类活动的主阵地。自5月18日起至6月15日,正值上海科技节,活动中心共举办开源硬件专项科普课程5场、AI机器人竞技体验活动1场,并在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开展“迎六一·科技体育嘉年华”1场,涵盖10余个科技体验项目,为青少年带来不一样的儿童节。9月21日,在全国科普日之际,在活动中心开展《走进蓝色海洋·探秘海洋科技》海洋科普课程4节,在龙华烈士陵园开展2024年国防科技教育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青少年踊跃参加。
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抓住主题活动契机,在上海科技节、全国科普日、世界博物馆日等节点,精心策划针对性强、富有特色、市民喜爱的禁毒科普活动20场,参与1400余人次。通过探索、学习、互动提高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自我防毒意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此外,结合重点节点,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禁毒科普宣传。在“6·26国际禁毒日”成立上海市红领巾禁毒科普宣讲队,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在禁毒宣传教育中的主动性,用同龄人的视角和语言为广大青少年科普毒品预防和防范药物滥用等知识,提升禁毒宣教活动的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1.加强科创公益活动宣传,全年在活动中心、上海少科院等微信平台发布科教相关微信87条,阅读量共计21.9万人次。此外,《东方少年科学讲坛第四季》围绕《走进蓝色海洋·探秘海洋科技》海洋科普设计录制了四节线上课程,包含《认识载人潜水器》、《认识无人潜水器》、《海洋遥感与导航》和《海洋生物在哪里》,带领青少年探索未知的海洋世界,并在少科院微信公众号、活动中心“B站”及市科委官方平台上发布。
(相关链接: https://b23.tv/xFQfXUO
https://mp.weixin.qq.com/s/zXCqf_GWkff0VIhHrVs5UQ)
2.通过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官网、“上海禁毒”微信公众号、静安科普服务平台等渠道,面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
(相关链接:https://www.shjdg.org/about/cgzx.asp)
用好新媒体平台,创新宣教形式,扩大禁毒教育朋友圈。今年我们继续利用新媒体为宣传载体,录制“禁毒小分队”系列视频。从小切口着手,创新内容,生动有趣地还原新型毒品的原貌和特性,出品的科普视频接地气、有朝气、树正气;让禁毒教育更生活化、真实化、个性化,更具“青年味道”。六集点击播放总量达到383.3万,其中第三集突破310.4万,暂居“魔都科学目录”栏目所有视频播放量榜首。“戒毒所VLOG”被国家司法部微信公众号转发。联合法治天地《禁毒视窗》频道、少年日报等开展禁毒宣教活动,并在其融媒体平台上广泛转播。
(相关链接:
1.【热门鉴定】猫薄荷、马陆,竟是大High之物?-B站-2024.6.14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y411z7XQ/?spm_id_from=333.999.0.0
2.上海青东所打造戒毒所vlog,搞笑“有梗”、创意“独到”,邀你“零距离”走进“高墙”日常!-司法部微信公众号-2024.6.26
https://mp.weixin.qq.com/s/PicBB6CncHds8pqkPgweMg
3.角逐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上海代表团点亮未来之光!-法治天地 ChannelLaw视频号-2024.12.9
https://mp.weixin.qq.com/s/vnk7p-n2A7E37KAtS33IWw)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科普宣教员全年共接待现场参观者42895人次,提供讲解400余次。开展“公共安全教育课进校园”10场次,受众5797人次。开展禁毒小先锋活动123场次,受众2545人次。开展“2024上海市毒品预防知识系列巡讲活动”19场次,线上线下受众近万余人次。组织858名大中学生志愿者参与各类禁毒科普服务活动,累计服务时长5727小时。组织禁毒科普宣讲员和志愿者参与制作“禁毒小分队”系列科普视频,发布至今网上点击播放量逾383.3万次。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1.在上海少科院科普活动中,共有专职人员9名,社会各方专家及兼职科普人员30多名。在向财政申请公益项目资金外,还向市科委申报并通过了东方少年科学讲坛第四季课程和向区科协申报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青少年 AI 科普系列活动”。在其他相关科普资金的落实方面,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支持雏鹰杯18万元;向社会科创机构及企业落实第三届实践活动资金73万元,向市科委申请到资金10万元,向区科协申请到资金4.5万元,科技板块财政公益项目104.16万元。
2.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全年获得市、区两级项目经费25.39万余元,全部用于“铭历史·绽青春·创未来青少年禁毒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公共安教育课”课件开发;获得市科协后补助35万元专项经费,全部用于上一年度各项公益性活动的开展。馆内现有6位专职工作人员,其中管理人员2名、讲解员4名,馆长由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兼任。
二、特色工作
(一)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论坛
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少先队上海市工作委员会主办,由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承办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上官剑,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邬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处处长何家骥出席。论坛邀请数位科技、教育、体育等领域的院士大咖与百余名青少年代表参加到本次论坛,共同探索AI技术如何赋能奥运精神,以及如何促进青少年教育的创新发展。
(二)《人工智能从娃娃抓起》丛书之《探索人工智能(图形化编程篇)》青少年科普读本
活动中心整合各方资源,打造出适合中小学生的《走进人工智能》青少年科普系列读本。《人工智能从娃娃抓起》丛书的第二本《探索人工智能(图形化编程篇)》编撰工作从年初启动以来,经历数轮修改,同时配套图形化编程软件的开发以及周边卡通形象和插画的绘制,在7月6日的论坛上正式发布了《探索人工智能(图形化编程篇)》和与之配套的《走进人工智能》青少年科普课程。该课程前期共开展23次研讨,并在全市18所学校进行33次课程试点,活动中心还与浦东、黄浦、普陀和杨浦等区的多所重点中小学达成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战略合作,以“活动中心+学校”、“读本+课程”为出发点,共同探索双减政策下强化校内课后服务供给,拓展课后服务渠道,以五育并举助力校内外优秀科创人才的孵化。
(三)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与编程实践活动
随着活动中心科普课程及科技社团的在校内外的推进,除了在中心层面开展各类科技社团、节假日科创体验营等活动外,还通过举办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与编程实践活动,向全市青少年提供学习、体验、实践人工智能的互动平台。今年4月,第三届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与编程实践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在前两届活动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积极响应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开展第16届全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动的要求,同时结合了部分教育部“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进一步为上海青少年搭建更为广阔的科技创新实践与交流的平台。自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共组织开展了6轮公益科普课程与活动,全市青少年积极响应,共有来自16个区的超过30000名中小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和活动体验,诞生了许多创新的成果。本次活动在原有的编程、人工智能类别的基础上,新增了科创系列和机器人系列,共有动画故事、创意游戏、Yocoding专项、探究主题、机器协同等16个活动项目。活动不仅为上海青少年搭建了一个广阔的科技创新实践与交流平台,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和热爱。
(四)“雏鹰杯”红领巾科创达人挑战赛暨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
今年1月20日,2023年“雏鹰杯”红领巾科创达人挑战赛暨第二十一届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总决选及颁奖仪式在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市少工委主任、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赵国强,中国工程院院士杨为民等嘉宾出席。
大赛启动以来,全市各区中小学积极响应,共收到来自16个区800余所中小学申报的4300余个项目,相对去年课题申报数量增长了35%。本届大赛在原有创造发明、自然生态、智慧城市、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其他类别的基础上,增设新能源车主题,队员们可以通过相关数据进行新能源汽车科创课题的调研及验证实践。作为面向大多数青少年普惠性科学教育的校外教育阵地,上海少年科学院在市少工委领导下,聚焦助力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通过打造科创教育四个一:“一套教材课程、一个展示平台、一批专家团队、一系列赛事活动”,在科学教育领域逐步优化“生态圈”。
(五)立足场馆,多元融合,打造“家校社协同”禁毒新模式
作为校外教育活动阵地,场馆参观也是一种教育形态,应必须且首先发挥育人的功能。今年我们加强对校外实践教育活动的组织策划,着力打造2.0版本品牌项目“禁毒小先锋”活动课程。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实践教育课程要求,设计开展“禁毒+”形式的跨学科活动:以红领巾禁毒科普宣讲队、优秀禁毒微短剧展演等为抓手,开展“禁毒+”德育课程;通过绘画、书法、非遗展示,开设“禁毒+”美育课程;以禁毒飞镖、禁毒飞行棋等形式,推进“禁毒+”体育课程的开展。通过趣味科普课程、探馆研学等活动,青少年深入参与听讲、互动、参观、探究等各个环节,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强化其学习效果,让禁毒课程真正成为校内教育的有效延伸。同时家长全程参与,及时反馈沟通,助力活动内容的优化升级。系列活动开创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禁毒教育新模式,体现教育的公益性、专业性。全年共开展禁毒小先锋活动123场次,受众2545人次。
(六)面向校园,更新课件,做实“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专题宣教
完成“公共安全教育课”新一季课件的开发更新,内容围绕国家禁毒办最新发布的“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宣传教育主题,对“笑气”和“依托咪酯”进行科普介绍。课件注重理论和案例相结合,融入短视频及知识问答等内容,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青少年记得住、印象深,培养了他们探究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件作为本市教师专题教育参考资料和学生学习毒品预防知识相关素材,共下发至全市1257所中小学,在扩大禁毒宣传面的同时,进一步更新了受众群体的禁毒知识储备。
三、问题不足
1. 中心现有工作团队尚需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拓宽知识面、提升科研能力。活动中心的工作队伍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向心力,学历水平普遍较高,但是日常工作中尚存在重实践、轻理论,重技能、轻研究的"两重两轻"情况。
2.AI技术的运用尚未普及,形式较难满足参观者新需求。需要以贴近青少年学习习惯和认知特点的方式与形式,吸引和覆盖更多青少年了解和参与。
3.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市级禁毒科普宣教基地,对全市各区科普基地统筹协调、资源整合及指导服务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将继续积极采纳前沿的新技术手段,全力更新展项,使其在交互性、趣味性以及科技感上得到提升。同时,充实与优化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结构,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教育科研的核心竞争力。确保每一位参观者都能享受到我们提供的更加优质、高效的专业服务。
四、工作建议
希望科普教育领导机构整合资源,搭建一个多元融合的科普教育基地合作交流平台,以促进不同专业领域科普教育基地之间的深度互动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的便捷化,从而能凝聚更大的工作合力,共同推动科普教育的持续发展与创新,特别是在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养成、激发公众科学兴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构建创新型社会贡献力量。
评论() |
---|
发表评论 |
---|